评论丨招应届生当本校保安,“就业内销”意在提升就业率?

时间 • 2025-11-20 01:20:49
高校
工作
就业
保安
岗位

只有把相应的能力培养放在平时,日积月累,育人成才,而不是在毕业季赶鸭子上架,才不至于尴尬。

你听过高校主动招聘自己的毕业生当保安吗?近日,安徽一位同学发布班级群聊截图,照片显示该校招本校学生当本校保安,并鼓励学生应聘生源地中小学安保岗位。对此,学校称是教育部门关于拓宽工作岗位的举措,当时是摸底,没人报名遂作罢。

没人报名,这个结果倒是好理解。毕竟都读到大学了,毕业了,很少有人会愿意去做保安。这不是看不起保安工作,而是岗位要求和方向,都与寒窗苦读到20多岁的师范生相去甚远。所以,涉事的淮北师范大学发出的这个通知,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通知截图来看,校方并未说明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保安岗位,而从学生发出疑问也可以看出,他们理解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保安,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媒体的采访中,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高校、中小学的保安岗位都可报名,是临时的工作,不是正式的。

坦白讲,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可能还会下意识认为,这里说的保安,是不是某种“高大上”的安保服务?是不是待遇不错,有学校编制、有上升空间、有转岗机会等诱人条件的岗位?若是如此,那还说得通,但综合目前的信息,结合校方的回应来看,就是简单的保安工作。

报道中的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窥这背后的缘由,那就是针对“尤其是有就业意向的未就业建档立卡毕业生”。学校之所以“出此下策”,或许也有提升就业率的焦虑。

众所周知,今年的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达历史之最。这份压力既直接倾泻在找工作的毕业生身上,也传递给了各大高校。在这一语境下,学校帮扶毕业生就业,甚至直接推荐企业岗位,也是尽职责本分。但是推荐临时性质的保安岗位,有临时抱佛脚之感。

这就提醒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好不好找、求职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高不高,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是一次高校教育大检验。只有把相应的能力培养放在平时,日积月累,育人成才,才不至于尴尬。

以往,个别高校为了打造好看的就业率,往往东拼西凑,尤其是在所谓的“三方协议”上做表面文章,甚至造假。前不久,教育部刚刚强调,就业工作压力越大,越要把就业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千方百计开拓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上,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那么,类似用学校保安岗位来“填补”就业的操作,或者说是一种初具雏形而未遂的想法,是不是还有呢?这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高校的就业数量,还要考核就业质量。高校,还是要有高校之“高”,大学还是应有大学之“大”,对自身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追求。否则,大学凭什么成为莘莘学子的梦想之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樊成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