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不来“黑白”展,何以识成都

时间 • 2025-11-19 21:29:13
大熊猫
艺术
红星
熊猫
成都

爱成都,爱熊猫的你,不看“黑与白”,怎生识成都?

现在的成都,如果说有比天气更热的,那就是“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了。

这是全国首个“熊猫IP”艺术展。7月8日开展时,恰逢成都最热夏天,但连续的高温也阻挡不了人们看展的脚步,每天都有上千名观众前往,周末更是成倍增加。天气再热,也热不过“滚滚”人气,气温再高,也高不过“滚滚”流量,它萌萌一望,你就怦然心动了,它憨憨一滚,你就瞬间化掉了。

与以往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有所不同,这次的“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更加具有当代性,更加强调想象力,就如策展人所言,“在这场展览里,你能看到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最丰富最有趣的大熊猫主题作品”。成都为艺术家创造的自由多元文化生态,激发出独具特色各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让“熊猫”这个成都城市文化符号的审美高度得以提升

信步游走在2500平方米的展地,在600余件以熊猫为主题的创意作品间流连,国画的、油画的、装置类的、数字类的,更有三星堆元素的、元宇宙元素的……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又天马行空,挥洒自如,刷新了大众对大熊猫的认知和想象。这其中蕴含的包容精神与创新基因,恰是成都城市气质的视觉再现。

在成都,大熊猫是个无上的存在。它是大自然对成都的恩赐,也是新时代成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具象化了的活动雕塑、行走范本。走在成都街头,大熊猫无处不在。熊猫基地盛开着的“黑白花”、IFS楼上趴着憨态可掬的爬墙熊猫,还有以熊猫之名打造的熊猫绿道、天府熊猫塔、熊猫体育公园、熊猫图书馆、大熊猫旅游线路等系列文创产品……熊猫,早已根植成都人的意识之中,融入到成都人的生活深处。

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亲近熊猫的人,谈不上识成都。当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在成都召开,熊猫是主角;当成都直飞洛杉矶航线开通,飞机以“熊猫”为主题;当成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PANDA成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刮起了“PANDA风”“成都风”。还有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那不勒斯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大熊猫都是当之无愧的C位。其实,在运动、音乐、美食之外,大熊猫也是一种世界语言,在这个语言谱系中,人们更能读懂成都的历史和人文,成都的开放和热情,成都的包容和友善,成都的创新和创造。

两个月前,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提出以“三城三都”建设为牵引,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发更多镌刻成都印记的“现象级IP”;两个月后,全国首个“熊猫IP”艺术展在成都火热开展,这其中逻辑,不言自明。

目前,“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正在成都的东郊记忆国际艺术展览中心展出,这场持续到7月29日的盛事免费向公众开放。爱成都,爱熊猫的你,不看“黑与白”,怎生识成都?

红星新闻评论员刘琴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