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本底、优化空间布局方面……四川国土空间规划这样融入公园城市理念
8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日前印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工作指南》,《指南》提出,四川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禀赋特征,按照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地上与地下、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合理制定落实公园城市理念、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指南》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筑牢生态本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识别生态重要和生态敏感区、明确生态保护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同时,要构建系统完整的蓝绿空间网络体系,协调好城市周边和内部生态空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内外自然生态网络的联通性和系统性,构建内部公园、绿廊与城市周边河湖、山体、林地、农田相互融合的生态绿地系统,使城市建设融入自然本底之中。
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指南》提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统筹考虑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因素,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周边重要生态功能空间、永久基本农田等的阻隔作用,推动城市实现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空间形态,防止城市“摊大饼”扩张。《指南》还要求强化城市设计,形成疏密有度、显山露水、集约高效,“园中建城、城中显园、城园一体”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指南》指出,要以城市社区为单元,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加快构建多层级社区生活圈,并通过增加公共空间供给、鼓励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园绿地布局等方式,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同时,要完善交通网络,对不同城市特点,提出差异化的交通网络完善方案,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布局结构,因地制宜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并通过打通“断头路”、疏通“毛细血管”、完善停车设施等方法,补齐道路交通设施短板,同步构建舒适安全的慢行系统。
此外,《指南》还提出,四川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彰显地域特色,注重集约高效。具体来讲,要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类保护管理机制,构建识别性、感知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空间景观体系,并通过植入新业态、营造新场景、引导新消费等方法,满足新经济对高品质空间环境的需求,进一步拓展空间价值、提升空间活力。同时,要把节约集约的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加大城市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加强复合利用,注重低碳高效,助力城市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型。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