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企业应加大经费投入,对职工实施心理帮助计划

时间 • 2025-10-30 20:56:07
心理
职工
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需求的多样化,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但目前针对职工心理健康的服务相对短缺,某种程度上使这一问题凸显出来。”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提案中,提到上述社会问题。他建议,企业要把职工心理健康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加大经费投入,设置企业内部EAP(职工心理帮助计划)中心,帮助职工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沛的活力。

▲安徽省合肥市,“心灵呵护行动计划”走进五里墩街道高铁西站建设单位。图据ICphoto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人民日报“全国2022年两会”十大热词显示,60.1%的受访者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事实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日益受到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视。从近年来多部委颁发的政策文件中便可看出,塑造心理健康的工作已成为一大重心。比如,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等10个部门就制定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等22个部门继续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0部委制定《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再比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也同样将目光聚焦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从现实来看,在职员工的心理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职工何以会存在心理健康失衡?吕国泉在提案中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主体对职工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职工心理状况、行为习惯影响企业绩效和生产安全认识不足,干预措施不够主动有效。二是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三是职工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不深。

为疏解职工的心理问题,吕国泉在提案中给予了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吕国泉建议,企业要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改善福利待遇、优化工作环境,畅通沟通渠道,及时高效地调解职工与企业、职工内部的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缓解职工心理压力;同时,加强技能培训、畅通上升通道,缓解职工职业发展焦虑,增强信心,为心理健康创造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心理帮助计划(EAP)。吕国泉表示,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9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EAP。企业要把职工心理健康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加强人文关怀,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加大经费投入,设置企业内部EAP中心,完善职工心理咨询室,通过专业人员对职工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职工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升企业心理资本,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沛的活力。

三是发挥工会联系服务职工作用。吕国泉呼吁,企业要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代表职工反映诉求,增强职工归属感。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扩大职工参与度,开展接受程度高、感兴趣的小范围主题活动进行减压,引导职工主动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会干部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心理科普宣传员、示范员、指导员、观察员,把关爱职工家庭列入帮扶计划,对需要心理服务的职工本人进行心理评估,做到精准高效解决实际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杨雨奇北京报道

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