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温暖故事|带病抗疫14天,他说“忙起来真能忘记病痛”
11月17日,成都市锦江区娇子1号小区解封,华新社区工作人员唐平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唐平这才有空照顾自己:小区封控当天,他从医院看病回来,还没顾得上因为过敏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疼痛,以及扭伤的左脚,他就冲到了前面。“看到工作群里说到疫情的事,我当时就想:‘我得回去’。”唐平说,自己是党员,另一方面,疫情突如其来,社区的人手很可能不够。和小区住户一起抗疫的14天里,唐平遇到了很多事。回想起来,似乎那几天的记忆里并没有身体不舒服,“真的太忙了,看来那句话是真的:忙起来能忘记身上的疼痛。”
↑唐平和同事们在封控区内入户服务
刚看完病他就报名要去抗疫
“自2021年11月3日起,成都市锦江区首创娇子1号小区的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通告发布的时候,锦江区华新社区的工作人员唐平正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看病,因为过敏性细菌感染,他的左侧臀部有点疼。另外,他的左脚也扭伤了。
拿了药,出了医院,按照唐平之前的打算,下午他可以休息一下。“吃饭的时候看了一眼手机,注意到社区工作群里关于疫情的消息。”唐平说,当时他就想:“我得回去”。
他解释,自己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另一方面,疫情突如其来,社区的人手很可能不够。至于身上的病痛,“和当时的情况比起来,也不算什么。”
吃过饭,他就联系了社区。“我向社区要任务。社区开始考虑到我的情况,劝我休息一下。”不过,唐平还是坚持。最后,他被安排到娇子1号小区门外的疫情防控指挥部里,“主要协调封控区里各种急难的事情。”
给断奶娃送奶粉协调孕妇就医
在指挥部待了两天,唐平遇到了不少难忘的事。
因为自己负责的协调急难事宜,他的手机号被公布给封控区里的人员。唐平告诉记者,一天有位业主打来电话,说购买的奶粉已到快递投递站,但是因为封控政策,快递不能投送奶粉,而家里几个月大的娃娃面临断奶的境地,“业主经过数十次电话的催问快递配送方面,一直没法解决。”得知情况后,唐平立即上报情况,多方协调,最终将奶粉取回并接力送到业主手中。
又一天晚上的11点过,唐平的电话响了。“小区里一位孕妇有出血的情况,情况很紧急,需要马上入院。”在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以后,他和同事们在深夜忙碌了起来,协调救护车、组织转运流程、联络定点医院……“晚上12点过,孕妇就送到医院了。”
“在指挥部的时候,只需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者N95口罩。”唐平说,要回家的话也可以,“只是觉得有点耽误时间,因为随时都可能有事情要处理。”所以,大部分时候,他和同事们都睡在办公室。
↑唐平和同事们在封控区内入户服务
“忙起来,真的会忘记病痛”
之后,唐平申请参加社区的“居家服务”小组。小组需要入户,唐平的防护措施也一下子升级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说实话,开始的时候,心里也虚。”但一次又一次的入户后,唐平和同事们的心态逐渐平稳。
老人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人群。唐平印象深刻,一位独居的李姓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起初他们帮其买菜送菜,“后来有次老人家切菜的时候手受伤了。”于是社区工作人员想了个办法:把菜炒好,由唐平他们送上门。
11月17日,娇子1号小区解封。华新社区工作人员唐平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唐平这才有空照顾自己身体的不适。
定时用药,规律作息,“到了这个星期,才算好的。”12月2日,唐平对记者说,疫情突如其来,社区里带病抗疫的不止他一个人,“我们社区书记也是的。”
回想起这一次的抗疫经历,唐平只记得他和同事们很忙。怎么形容呢?唐平说,那几天的记忆里似乎没有了过敏性细菌感染引发的病痛,“看来那个话是真的:一忙起来都忘了。哈哈。”
↑唐平和同事们
红星新闻记者彭亮图据受访者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