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铁路今日通车,拉萨至林芝缩短至3小时!西藏进入电气化铁路时代
红星新闻记者今日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6月25日,一辆满载旅客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缓缓驶出拉萨火车站,开往林芝站。这标志着全长435公里、时速160公里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全面建成,西藏进入电气化铁路时代。
▲拉林铁路
相对高差2500米
全线85%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
拉林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线路从拉日铁路协荣站引出,向东经贡嘎、扎囊、山南、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线路85%走行于海拔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达2500米。该项目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从2014年底“两隧一桥”先期开工段开工建设以来,经过6年多时间建设,最终这条运营长度达435.4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60公里的西藏首条电气化终于建成通车。
据悉,拉林铁路全线共有隧道47座,总长216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6座,最长为17.3公里的达嘎拉隧道。“隧道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高地温、软岩大变形、强岩爆、高压富水冰积层、高原风积沙等特殊不良地质问题,可以说拉林铁路是一个集成各类隧道难题的‘博物馆’。”拉林铁路配合施工项目部总工程师张维说。
▲林芝站
不仅如此,拉林铁路全线还有各类桥梁121座,84.602公里,桥梁占线路的比例约为21%。全线十六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其中,主跨430米的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远远望去,大桥如一个钢铁彩虹横跨雅江,矗立在峡谷之中。该桥也是国内首座免涂装耐候钢铁路大桥,免涂装耐候钢在大桥钢结构表面自然形成一个“保护层”,“量身定做”适应高原气候,节省了大桥全寿命周期成本,可大大减少维护工作量,还减少了现场和工厂涂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节约能源。
中铁二院拉林铁路桥梁专业设计负责人罗伟元表示,因线路处于高原、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桥梁采用耐低温、耐大温差的高性能混凝土。同时,针对本线施工条件恶劣,全年适合施工时间短的特点,对于大跨度简支梁采用工厂预制节段拼装的快速施工技术,保证梁部施工质量和工期。
▲拉林铁路
拉萨至林芝
由原来公路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
拉林铁路是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集高海拔、强震、峡谷风、强雷暴、强紫外线、高地热以及极端温度等多种恶劣环境条件于一体,属于目前国内外最高海拔、最复杂艰险的电气化铁路。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该铁路线在建设中创造了多个“首次”。如首次应用“一体式弯管形避雷线肩架”,首次全线采用小截面、轻小型角钢格构式钢柱,首次采用适应于高海拔低净空隧道的“一体式折弯型整体腕臂”……
“总体目标是降低运输、施工难度,并保证抗震性能、防风能力,提升运营安全,降低后期运营维护量。”中铁二院电化院副总工程师杨佳说。
此外,拉林铁路还是国内首次制定高原地区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牵引变电所设备选型及布置标准化方案,将全线高低压设备均采用免维护的户内布置方式,实现牵引供电系统无人值班无人值守。
拉林铁路通车后,将有效改善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条件,拉萨至林芝的出行时间由原来公路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山南至林芝的出行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同时,拉林铁路对促进沿线国土资源开发,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助推旅游业再攀新高,带动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图据中铁二院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