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论丨李诞因违法广告被罚87万,警示博人眼球须有度

时间 • 2025-11-05 15:34:58
违法
女性
广告

不管有没有违法的故意,只要粗制滥造低俗、辣眼广告而哗众取宠,就得接受来自舆论的拷问以及监管部门的重罚。

8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该区第二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李诞因发布违法广告被列为典型案例之首。该局对其个人微博号发布某品牌女性内衣违法广告一案作出87万元的行政处罚。

今年2月24日,李诞在微博上为女性内衣品牌Ubras带货,其文案中的“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被指“冒犯女性”,引发争议。很多人认为,上述广告将“职场”与“内衣”挂上关系,可以“躺赢职场”,是对女性在职场努力工作的一种歧视,文案内容低俗,有辱女性尊严。且身为男性艺人代言女性内衣,明显属于为未使用过该产品的范畴,李诞被罚着实不冤。

其实,类似的文案翻车事件并不在少数。近年来,一些品牌为了博取关注度,有的故意制造敏感话题,拿负面情绪作卖点“屡试不爽”;有的高调打“擦边球”,不断在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上“疯狂试探”;更有甚者,不惜把找骂当成“刷免费广告”的营销手段……

犹有记忆的是,2017年,“绝味鸭脖”旗舰店因发布女孩戴镣铐分开双腿的低俗“辣眼”海报,被罚60万元;2019年,广发银行公众号因发布有侮辱妇女之嫌的推文,被罚60万元;今年,椰树集团因发布“传递拜金的低俗婚恋观”广告,被罚40万元。这些争相出圈的广告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底线,但好在相关部门及时出手,一笔笔的巨额罚款,就是让其肉疼的生动教训。

一再的案例告诉我们,这种博人眼球的手段不仅添不了彩,反而可能是自掘坟墓,降低自身的品牌形象。丧钟的哀鸣如果还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个别企业就是不信邪,一味追求所谓的“吸睛”“创意”而不考虑社会主流价值观,挑战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最终必将承担其代价。

李诞广告违法被罚事件被列为典型案例之首,也为那些还跃跃欲试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博人眼球须有度,法律红线不可触,名气再大也不能肆意妄为。不管有没有违法的故意,只要粗制滥造低俗、辣眼广告而哗众取宠,就得接受来自舆论的拷问以及监管部门的重罚。

作者郑顺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立场)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