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就成巨贪其实跟年龄无关

时间 • 2025-11-01 02:09:09
一个
年轻人
制度
现在
万元

年轻、巨贪,这两个词捏一块怎么看都那么违和。

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号“学习小组”近日梳理了年轻人刚入职就成巨贪的案例——

某市不动产交易窗口工作人员田琦浩,入职仅11个月就侵吞国家税款595万元;在县税务局工作的李曼溶在同事眼里是个聪明伶俐又肯干的姑娘,却截留纳税人税款111笔计342万元;“90后”季某在医院工作前就因为沉迷网络欠下网贷20多万元,工作才10个多月就贪污公款500多万元用于还贷和消费;还有的热衷炫富攀比,利用公款不停“买买买”,王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奢侈品,光一个名牌包就超过20万元,她还是游戏群主,一个月投入多达70多万元等等。

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入了腐败歧途,他们中有的贪污公款、收受贿赂仅仅是为了整容、逛夜店、打赏主播、玩网络游戏等,令人震惊。如文章写到的,“年轻、巨贪,这两个词捏一块怎么看都那么违和。”

↑王雪在不到10平米的房间堆满了奢侈品,光一个名牌包就超过20万元。图据北京日报

以前有人议论过“59岁”现象,后来也热议过“50岁”“45岁”等年龄段的贪腐问题,认为59岁的人倾向于给退休后的自己“留后路”,四五十岁的人事业有成、大权在手则容易忘乎所以。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刚入职就成巨贪的案例,恰好说明贪腐的本质是权力私用、权力变现,跟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根据媒体梳理,年轻人入职后被提拔到重要岗位的并不鲜见。恰恰是涉及税务、财务、房产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似乎成了年轻人翻船的阴沟。相对而言,这些部门和岗位并非真的“位高权重”,而是资金密集流量大,年轻人贪腐实际上是因为太方便、容易得手,把持不住转念之间就出事了。

一个人走向贪腐自然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贪图享受、理想信念丧失、失去对规则的敬畏是一个方面,一些地方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变成牛栏关猫,也往往为人性的弱点提供了操作的空间。

要承认,年轻人确有他们的优势,但也有这个年龄段必不可免的一些弱点,如人生阅历浅、自我约束力较差、理想信念不强等,大胆重用年轻人也不妨多一份成长性关怀。当然,信念教育不可或缺,对于年轻人,重用的同时也要“多扯扯袖子”“多咬咬耳朵”,这也是防止贪腐的必要性策略。

另一方面,现在新观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的大舞台。年轻人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大胆重用年轻人是大势所趋。为年轻人搭建用武之地,给机会、给平台,不担心这担心那、求全责备,也是合理的用人策略。只是,要警惕的是,信任并不代表放任,扎紧制度的笼子,防止事业平台变成年轻人的事业“陷阱”,始终是治本之策。要知道,要是制度不严规则不彰,不仅年轻人会掉落,就算资历丰富的成熟干部也未必能保无虞。

我国传统上重价值理性、轻工具理性,重道德倡导、轻制度约束,现在这些案例的曝出,则警醒相关机构单位,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的社会复杂,各种诱惑、陷阱以及利益牵绊很多,要防止“自甘堕落”或“被围猎”,及时止住贪腐的漏洞,补上制度短板,也是一种很有必要的与时俱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杨于泽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